期刊简介

本刊办刊宗旨:本刊的方针及任务是贯彻临床与基础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交流有关疼痛研究的新进展、新理论及新的预防治疗方法,以便促进我国疼痛医学的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同时也可使国际疼痛医学界通过每篇论文的英文摘要及时了解中国疼痛医学方面的最新进展,促进国际交流。读者对象为国内临床各科医务工作者和研究疼痛原理的科研、教学工作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

出版部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985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741/R

邮发代号: 82-83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8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
  • 国际刊号:1006-9852
  • 国内刊号:11-3741/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1年第3期文章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远期疗效临床研究

    目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属于较剧烈的顽固性疼痛症之一,主要发生于中老年病人.本文报告一组32例病人接受定位神经节段注药为主的治疗,并取得较满意疗效的远期病人随访结果.方法:在达到有效缓解疼痛的治疗效果后,分别在一年至两年期间(10~26个月)通过门诊和电话家访两种方式进行随访,项目包括疼痛疗效,情绪,生活质量以及工作能力,患区后遗症状等.结果:32人在治疗后的1~2年内均能保持稳定疗效,精神面貌好......

    作者:王家双;朱月萍 刊期: 2001- 03

  • 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临床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34例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进行临床分析,7例行Dandy氏手术并取病理检查.结果:发病年龄50~60岁20例(59%).右侧21例(62%).累及三叉神经Ⅰ支24例(71%).并发角膜溃疡12例,角膜炎10例.疱疹后三叉神经痛24例的病理所见,三叉神经感觉根肿胀、轴突变性、节段性脱髓鞘,神经纤维内见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带状疱疹后三......

    作者:刘国伟;王宜花;刘学宽 刊期: 2001- 03

  • 吗啡依赖与戒断大鼠脑组织μ阿片受体的变化

    目的:用光学放射自显影术对吗啡依赖与戒断大鼠脑组织μ阿片受体进行定位和定量研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吗啡依赖组、吗啡戒断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依赖组和戒断组大鼠以腹腔注射吗啡的方法建立吗啡依赖模型,戒断组在依赖后腹腔注射纳洛酮5mg/kg诱导戒断症状,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取大鼠不同脑区(包括额叶皮质、海马、纹状体、丘脑、下丘脑)进行光学放射自显影研究,分析大鼠依赖及戒断前后μ阿片......

    作者:傅强;王新华;陈杞;蒋健强;石学银;朱秋峰 刊期: 2001- 03

  • 芬太尼透皮贴治疗癌性疼痛46例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芬太尼透皮贴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应用芬太尼透皮贴治疗癌性疼痛46例,剂量2.5~5mg粘贴皮肤,维持72小时.结果:总有效率91.3%.其中显效39.1%,有效52.2%,无效8.7%.毒副反应主要为便秘、恶心和嗜睡.结论:芬太尼透皮贴能有效减轻癌性疼痛,副作用低微.......

    作者:刘萍;田薇薇;李苏宜 刊期: 2001- 03

  • 神经阻滞用于急性单纯骨折病人的术前镇痛

    目的:比较观察骨折病人做神经阻滞镇痛和哌替啶肌注镇痛的效果.方法:将107例骨折病人分两组,A组采用骨折后肌注哌替啶1mg/kg(n=55);B组在骨折后采用相应部位的神经阻滞镇痛(n=52),分别记录治疗后10,30,60min时的VAS值和并发症.结果:B组治疗后30min无痛率为19%,而B组为4%,显效率B组54%.A组27%,两组间比较无痛率和显效率均为B组高于A组,P<0.01,有非常......

    作者:姜长林;沙庆玲;赵鸿雁;曲向林;赵立明;李俊;乔添柱;翟金林;赵敏 刊期: 2001- 03

  • 孤啡肽基因敲除小鼠电针镇痛作用增强

    目的:孤啡肽是阿片受体样受体(ORL1)的内源性配基,它能调节疼痛与镇痛反应以及针刺镇痛反应,但各个实验室所得结果各不相同.本文利用OFQ基因敲除的小鼠为工具,观察内源性OFQ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本实验室建立的小鼠电针方法,选用穴位足三里(SP36)与三阴交(SP6),电针参数采用韩氏仪恒流方波输出,强度1.0-1.2-1.4mA,每10min递增一级.痛阈的改变以热辐射甩尾来评价.结果......

    作者:万有;Bonnie Peng;John E.Pintar;韩济生 刊期: 2001- 03

  • 楔状核内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抗伤害感受机制的探讨

    目的:探讨楔状核(NCF)内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抗伤害感受作用的机制.方法: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结合核团微量注射的方法,于延髓中缝大核(NRM)内记录痛兴奋神经元(PEN)的单位放电,观察中脑导水管灰质(PAG)内注射纳络酮对NCF内注射TRH引起的NRM内PEN的痛放电变化的影响.结果:PAG内预先注射纳洛酮(1μg/0.5μ1)能部分阻断NCF内TRH对NRM内PEN痛放电的抑制效应......

    作者:李韶;杜功梁;关兵才 刊期: 2001- 03

  • 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对顽固性心绞痛(RAP)的治疗效果,监测血压、心率和心电图变化并检测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的变化.方法:61例RAP患者接受TEA治疗,停用硝酸甘油.观察疗效、血流动力学和心电图变化,同时检测血浆TEA前及TEA后第14天ET-1水平.结果:TEA治疗后心绞痛缓解率100%,TEA后30分钟、24小时、第7天和第14天血压、心率虽较TEA前有所下降,但......

    作者:陈国忠;李中言;窦元元;王金华;陈东生;吴晓智 刊期: 2001- 03

  • 全麻开胸手术前静注氯胺酮对术后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开胸手术切皮前静注氯胺酮对术后痛的影响.方法:36例ASAⅠ~Ⅱ级食管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K组为氯胺酮组,C组为对照组.术前不用阿片类药物.麻醉诱导静注异丙酚(2mg/kg)、司可林(1~1.5mg/kg),气管插管机械通气.K组于切皮前10分钟静注氯胺酮1mg/kg(5ml溶液),C组切皮前10分钟静注生理盐水5ml.术中静滴异丙酚和吸入安氟醚维持麻醉,间断静注维库溴铵保持肌......

    作者:唐育民;魏湘华;郝冰 刊期: 2001- 03

  • 连续腰大肌间隙阻滞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本研究通过对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实施连续腰大肌间隙阻滞术后镇痛,探讨这一术后镇痛方法的可行性,并对这一术后镇痛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

    作者:赵欣;李彦平;李树人 刊期: 2001-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