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办刊宗旨:本刊的方针及任务是贯彻临床与基础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交流有关疼痛研究的新进展、新理论及新的预防治疗方法,以便促进我国疼痛医学的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同时也可使国际疼痛医学界通过每篇论文的英文摘要及时了解中国疼痛医学方面的最新进展,促进国际交流。读者对象为国内临床各科医务工作者和研究疼痛原理的科研、教学工作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

出版部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985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741/R

邮发代号: 82-83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8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
  • 国际刊号:1006-9852
  • 国内刊号:11-3741/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7年第9期文章
  • 膝骨性关节炎病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行疼痛抑制功能与术后慢性疼痛的相关性研究

    膝骨性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以其高发病率和高致残性成为影响全球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是目前缓解晚期KOA疼痛和恢复膝关节功能有效的方法,但文献报道,成功的TKA手术后仍有30%左右的病人存在膝关节的慢性疼痛[2],而造成这种疼痛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KOA病人下行疼痛抑制功能......

    作者:柯雪茹;赵莉;雷波;方锐 刊期: 2017- 09

  • 加巴喷丁联合皮内阻滞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通常被定义为皮疹治愈后持续1个月以上的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1,2].流行病学研究显示60岁以上老年带状疱疹病人中PHN的发病率高达50%~75%[3].临床表现为病变疱疹区针刺样、刀割样或火烧样疼痛,往往夜间痛明显,严重干扰睡眠,常伴有焦虑、抑郁、烦躁等精神症状,对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危害病人的身心健康.常用的治......

    作者:顾丽丽;曹新添;廖云华;张学学;张达颖 刊期: 2017- 09

  • 经皮脊柱内镜下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短期疗效分析

    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是一种可用于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型微创治疗方法[1].近年来,经皮脊柱内镜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手术技术日趋成熟,手术适应证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广,从只能治疗单纯的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发展到能完成各种类型腰椎间盘突出、脱出的摘除及椎间孔狭窄的经皮椎间孔扩大成形术[2].我科自2009年开展经皮脊柱内镜手术技术以来,至今共完成手术4000余例.近来我们尝试将脊柱内......

    作者:寇德伟;李田米;于腾波;刘红;刘传圣 刊期: 2017- 09

  • 基因多态性与羟考酮个体差异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羟考酮是一种半合成的强效阿片类药物,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的治疗,但是在临床使用中,羟考酮的有效剂量、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表现出极大的个体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羟考酮的使用.近年来,研究表明这种个体差异可能来源于基因多态性对羟考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影响.因此,对有关羟考酮的基因组学研究,从代谢酶基因多态性、阿片受体基因多态性、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羟考酮的临床个体......

    作者:刘金玉;刘东;张程亮;桂玲;吴红艳;游如旭 刊期: 2017- 09

  • Nav1.8在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Nav1.8是相关神经病理性和炎性疼痛的重要离子通道,对其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Nav1.8的分子结构、表达、功能、药物开发等方面出发,对Nav1.8的表达部位、调节机制、参与疼痛种类、以及高选择性药物研究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并就Nav1.8在疼痛中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发展进行详细综述.......

    作者:康道林;陈长春;曾思玉;涂发平 刊期: 2017- 09

  • 中脑奖赏环路中的BDNF参与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

    中脑多巴胺奖赏系统由富含多巴胺(DA)神经元的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及其投射区伏隔核(NAc)、前额叶皮层(PFC)、杏仁核(amygdala)等组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中脑多巴胺奖赏系统与痛觉调制密切相关的核团(如丘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等)有广泛的纤维联系,提示该系统不仅与奖赏效应、情绪调节和情感体验相关,也是调控痛感受和痛情绪的重要神经环路.目的:探讨VTA-NAc环路调控慢性神经病理性疼......

    作者:刘风雨 刊期: 2017- 09

  • 慢性疼痛的脊髓机制

    伤害性信息经初级感觉神经元加工转化为电化学信号传递到脊髓背角,再经进一步加工整合上传到脊髓上高级中枢终形成痛觉.慢性疼痛的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仍然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大理论挑战和亟待攻克的临床顽症.本文简述慢性疼痛的脊髓中枢机制并结合作者新研究成果简述有关研究新进展.深刻认识和理解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机制,是临床正确制定和有效实施治疗、不断探索更好的慢性疼痛治疗方法和方案的基础.......

    作者:崔东;李泽华;宋学军 刊期: 2017-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