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办刊宗旨:本刊的方针及任务是贯彻临床与基础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交流有关疼痛研究的新进展、新理论及新的预防治疗方法,以便促进我国疼痛医学的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同时也可使国际疼痛医学界通过每篇论文的英文摘要及时了解中国疼痛医学方面的最新进展,促进国际交流。读者对象为国内临床各科医务工作者和研究疼痛原理的科研、教学工作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

出版部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985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741/R

邮发代号: 82-83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84.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
  • 国际刊号:1006-9852
  • 国内刊号:11-3741/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2年第2期文章
  • (足母)外翻手术方法的改进

    (足母)外翻是一种常见的引起足部疼痛的疾患,以中老年人居多,拇外翻的术式甚多,各种手术造成了术后效果的差异较大.我们应用Mayo联合改良Mcbride矫形法治疗65例拇外翻病人,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男性,18例,女性47例;年龄38~67岁;有12例病人为双侧外翻.所有病人均出现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有49例患者出现滑囊炎,局部红肿.......

    作者:刘建全;史勇;阿许库;陶立军 刊期: 2002- 02

  • 晚期癌症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观察

    晚期癌症治疗方法很多,本文旨在观察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EpiduralControlledAnalgesia,PCEA)在癌痛的临床应用.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文共观察17例,其中男性9例,女8例,平均年龄56±12岁.其中8例肺癌伴骨痛综合症,3例肺癌,2例乳腺癌,2例胰腺癌,1例阴茎癌,1例宫颈癌,均为中重度疼痛,每日肌注或静注哌替啶600~1000mg,疗效不明显.......

    作者:辛险峰;杨秀娟;李晓健;董红艳;苏立新 刊期: 2002- 02

  • 东莨菪硷用于减少吗啡硬膜外镇痛的副作用

    硬膜外腔注入吗啡,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但不良反应多,自1998年以来,我科试用小剂量吗啡加东莨菪硷混合液,一次性注人硬膜外腔用于术后镇痛,并与单纯注人吗啡组对比,前者副作用明显减少,镇痛效果满意,维持时间较长.......

    作者:彭承松;肖春茂;彭红军;冉燃;赵景朝;杨富国 刊期: 2002- 02

  • 硬膜外自控镇痛术(PCEA)的不良反应与处理

    从1996年底至今,我院已行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术(PCEA)1580例,均采用佳士比9300镇痛泵.PCEA配方:100ml镇痛液含Bupivacaine150mg、Dolantin400mg,16病例含Droperidol5mg.PCEA设置:负荷量5ml,持续量1.5ml,PCA量1.5ml,锁定时间15分钟.......

    作者:叶庆明;张华丹 刊期: 2002- 02

  • 异丙酚用于门诊无痛人流中SpO2变化观察

    本文对应用异丙酚于门诊无痛人流术中SpO2的变化进行观察,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自愿接受无痛人流术的早孕患者80例,随机分两组,每组40例,A组不吸氧,B组面罩吸氧.年龄20~40岁,ASAⅠ~Ⅱ级.2.麻醉方法:以异丙酚2.0~3.0mg/kg静注,注速约2.0~3.0mg/Sc,以意识消失,置窥镜无反应为合适麻醉深度,术中必要时追加20~50mg用药.常规监测SpO2、HR和Bp.......

    作者:邓玉琪 刊期: 2002- 02

  • 阿密替林治疗非典型面痛11例报告

    非典型面痛在临床上少见,尚未被临床神经科医生认识,常被误诊为三叉神经痛等疾病.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现将我科1998年以来诊治的非典型面痛11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1例患者均为神经内科门诊病人,全部为女性,年龄小17岁,大48岁,平均33岁.病程短一个月,长1年,面痛在左侧者7例,右侧2例,双侧2例.......

    作者:孟凡超 刊期: 2002- 02

  • 双侧颈4穿刺阻滞膈神经预防腹腔镜手术后肩背痛

    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据国外报道腹腔镜手术后约有35%~6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肩背痛(Shoulder-TipPain,STP),其产生机制可能与气腹延展腹膜或横膈的刺激有关.国内对腹腔镜手术后STP的防治报道甚少,本文旨在探索0.25%罗哌卡因行双侧颈4穿刺阻滞膈神经以预防腹腔镜术后STP及为进一步阐明STP产生机制提供临床参考.......

    作者:徐金泉;杜光生;王云华 刊期: 2002- 02

  • 链霉素合剂三叉神经干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采用三叉神经干阻滞治疗[1,2],虽有一定效果,但易短时间内复发,并有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为寻找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1997年4月~2000年10月采用链霉素+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合剂行三叉神经干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34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达颖;曾秀娟;张学学 刊期: 2002- 02

  • 内吗啡肽与强啡肽产生协同镇痛作用的新证据

    以往的工作表明,穴位电刺激产生镇痛作用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释放一系列神经肽进行传递的[1~4].内吗啡肽(EM)是近年发现的一种μ阿片受体特异性激动剂,它的镇痛效应已被多次证明.但它与其它阿片肽是否有协同作用,尚待研究.以往的工作还证明,2Hz与100Hz以3秒的间隔交替出现(2/100Hz)可引起脑啡肽、EM与强啡肽(Dyn)先后释放,发挥协同作用.......

    作者:王韵;张翼;王伟;曹羽;韩济生 刊期: 2002- 02

  •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pain,简称PHN)的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对PHN的预防和治疗都有较大的突破.1.发病机理Carter认为主要是由于局部炎症反应而不是神经轴突的破坏,这个炎症反应涉及到快钠通道mR-NA的调节,引起异常的放电从而产生疼痛[1].此外,由于外周神经的损伤,整个神经轴都有不同程度的变性.......

    作者:何荣芝;高崇荣 刊期: 2002- 02